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告诫我们: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句名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很熟悉。
高中时期的学习,我们是被动式的,学校离家很近,每天有固定的上下课时间、有早晚自习、有交作业、有平常的考试,甚至还不定时召开家长会,一句概括:我们的学习都交给了老师和学校。而进入大学后,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父母不在绕着我们身边,课程也是由自己选择,老师不再每天耳提面命,甚至作业、考试等也变得稀缺了……在大学多的数不完的时间面前,如何安排好我们的大学时间就成了一个紧迫的话题。
一、什么是大学
大学是什么?这到底是不是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读和理解。
大学是一个舞台,给人展示的机会;
大学是一面镜子,让自己认识自己;
大学是一个超市,让人各取所需;
大学是一个富矿,等待人们去开采……
正如浙大老校长竺可桢先生留给浙大师生的两个问题:第一、你来浙大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同样,这两个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需要回答的。大学,不是高中学习的简单延续,而是一种学习和生活的质变,是一种自我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超越。
二、大学学习的特点
与中学学习相比,大学学习的环境就变得宽松多了。最简单的体现就是,高中学习始终有高考这根指挥棒,但大学学习可是没有“大考”这一说法。但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大学亦也不是很多高中老师所宣扬的那样:考60分就行,不用那么认真学习,你可以想玩什么就可以玩什么。那么,真实的大学学习与中学相比又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生活环境的改变。
中学是封闭式教育,大学是开放式教育。在大学里,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不同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或学习方式,甚至饮食、语言等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从大学的第一堂课开始,你可能会发现老师上完课就离开了,既没有布置作业,也没有课堂提问和点名,甚至你来与不来上课,似乎老师都不一定知道。图书馆是开放的,去不去图书馆,借什么书看,你都可以自由选择;食堂也是开放式的,由你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去吃饭和吃什么饭菜;寝室的室友们,似乎各有各的安排,也是晚上熄灯时才回来宿舍睡觉……这些变化,都和中学时的生活模式截然不同。
第二、管理方式的改变。
中学培养“考”生,大学培养“学生”。大学的管理模式是私人定制,就是你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制定学习计划,你才是自己的职业师、规划师。在校园里面,匆匆的脚步很少见了,见得多的是学生活动和社团组织活动,不同类型的学生活动每天都在校园里上演。每个班上课没有固定的教室,一天的学习课程很少会从早排到晚,课表中有许多空白之处。对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具体的学分需求,你可以自由选择选修课程和任课教师。在寝室里,是看书,还是娱乐,都由你自己安排和决定。哪些社团,哪些活动,你想不想参加,愿不愿参加,都在于你自己的选择。平时的生活中,和你交往最多、最频繁是辅导员老师,其他老师和你的交集几乎空白。
第三、教学方式的改变。
中学是被控式学习,大学是强调自主性学习。大学的学习很多时候是大班上课,甚至班上同学选课不一样,导致大家在不同的教师听不同的老师上着同一门课。老师也不会经常给你留课堂作业,有时连作业本都可能不必用到,老师也只是会列出一些课外学习的数目由大家自由去阅读或学习。更让其觉得奇怪的是,一本厚厚专业书,老师竟然在几十个学时中就讲完了。在学习综合测评的项目里面,也不再是唯考试成绩分数多少为准绳,测评的项目似乎有很多内容你是第一次见到。可能,每门课程除了学期末的考试外,平时那些密集的考试不见了,成绩排名更是销声匿迹。
第四、比较群体的不同。
中学教育为了学生考上大学,大学教育为了学生进入社会。在大学里,从你入学开始,老师可能就会提醒你要做好职业规划,要未雨绸缪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去向。在大学里,和我们比较的是全国各地不同高校的大学生群体,我们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但大学依然要学习,且学习的量和内容远远超过了高中。在大学的四年中,我们实际上是要扎扎实实学四种东西:一是学怎样读书,即learn to learn;二是学怎样做事,即learn to do;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即learn to together;第四是学怎样做人,即learn to be。无论我们学什么专业,都要多学一点不同学科的知识,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如何管理好大学的时间
第一、了解自己,明确自我学习目标。
进入大学之后,我们每个人都面临重新评价自己的问题。绝大多数同学在中学时代都是班里的佼佼者,可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大学里面是“高手如云”,正如很多专家说的,进入大学后我们都面临相对平庸化的困境,我们似乎变得不再那么优秀了。其实,我们不必感到难过,要知道经过同等考试选拔后,能够在大学相遇的同学基本上大家都是“实力相当”,我们并没有变矮,而是与我们相遇的人群都是高个子。
大学,无论你是爱还是不爱,她都将伴随你走过四年。因此,进入大学后,我们依然要保持进取的心态,懂得欣赏自己、肯定自己,要果断地制定好自己大学的学习目标。有句歌词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大学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即使遇到挫折或是偶尔的困难,也依然要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去奋斗,要有水滴石穿的决心和毅力,要耐得住寂寞,坐得稳板凳,并持之以恒。
第二、有的放矢,做事分清轻重缓急。
记住,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很多人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选择了退出。因此无论你心情如何,也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今天要做的事情按重要性排序,分别从“1”到“6”标出最重要的6件事情,且每天都要坚持这样做,养成自觉的习惯,并按照如下原则对这6件事情进行轻重缓解的排位:①.紧急而重要的事情;②.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③.不紧急而重要的事情;④.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情。按照这个排位的秩序,把今天需要做的事情一件件去完成。
外界可以影响你,但绝不能让它控制你。你可以做好平时学习和生活的纪录,每天可以采取日记的办法,将自己一天下来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和分析。要严格督促自己,依照计划完成各项学习目标,假使当天的计划没有完成,那么就需要认真总结和分析原因,绝不能遇事拖沓或睁只眼闭只眼。提高自我的约束力和执行力,这样才能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上成为一名严谨的人,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第三、合理分配,利用好碎片化时间。
对于每个人来讲,大学学习的时间是一样多,但为什么有些人就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而有些同学却表现的无所事事。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我们如何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时间,就像挤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给力一点,总还是能挤出来的。比如,下课路上,下课途中,排队等等中,都要占用我们时间,而这些时间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如果日积月累的话那就十分可观。有人曾粗略统计过一位72岁的老人的时间是怎么花的,除去睡觉和工作等,其中用于排队等候的时间是5年,而用于学习反而只有5年。
管理时间其实不是能得到更多的时间,而是将自己已有的时间最大化利用。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碎片的时间来阅读诗歌、背诵单词,或是记住一些应用公式等,日积月累的话也是非常有效的。这样,其实我们也就将课堂学习延伸到了课外,并且效果也一样。同时,在别人不留意的地方或忽略的时间里,你可以做出自己特有的成绩,而这些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并不困难。
第四、注意反省,有效借助身边老师和同学的力量。
中学学习老师帮你掌控,大学学习需要自己经常“反省”。大学学习,既要你有独立自强的心,也要你学会借助外力。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老师的资源,既包括老师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也包括他的学习心得和经验等。可以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如何学习专业和如何制定大学学习目标等,也可以请求他们作为你学习计划实施的监督者或见证人。在计划的制定后,也要根据外界客观条件的变化进行有效的调整,以保证计划实施的科学性。
不要和别人攀比穿着,也不要和别人计较吃喝,要选择与正能量的同学做朋友。榜样的力量是无从的,同学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寻求志同道合的同学在一起,相互监督和共同促进。建立在共同兴趣或是爱好基础上的同学关系,更能让自己收获学习的动力。同时,注重细节,要让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的习惯,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交流沟通,这也是种能力。
四、时间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重视课堂,做好课前的预习。
培养自己每天在固定时间学习的习惯,让大脑在特定的时间学习,既能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自我学习的效率。做好课程的课前预习,初步了解学习的大概内容和要求等基础知识。一般来讲,在大学课堂学习采取1:2的原则,即课堂学习一个小时,那么课后空暇时间至少要保证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科学的研究也表明,1:2原则也体现在学习的效率上,即1小时课堂学习=2小时课后自习。这个原则告诉我们两个道理:课堂时间宝贵,一定要抓紧。课堂上学习10分钟,课下要用至少20分钟去复习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因此不管你这20分钟怎么分割,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时间。
第二、合理规划,做好学习阶段目标的设计。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一个有计划的人,结合自己的特点明确学习的目标。毕竟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我们要做最好的自己。大学的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学的怎么样都在于你自己投入的多少。因此,不能盲目随大流,也不能把自己禁锢起来。根据课程的安排,做好学习的周计划、月计划和学期计划,然后在把每周需要完成的事合理分配到具体的每一天中,作出详细的周计划,并把它们贴在墙上,每时每刻提醒自己。如果条件许可,你可以参加尝试报考一些证书,诸如计算机证书、驾照或是其他专业性的技能证书,既能让自己大学过得更加充实,又能为自己大学毕业后的求职准备积蓄资本。
第三、劳逸结合,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劳逸结合,为的是让自己更有效去学习。尝试着每周给自己安排一些空闲的时间,一来可以让自己学习计划更加灵活,二来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大学里,多一些朋友会让你收获很多意外的惊喜,在空闲的时间里,让自己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或体育运动类活动,为自己大学生活增添乐趣,平衡学习与社会实践,使自己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要勇敢去展示自己的才艺,多运动、多锻炼,即便参加不了任何的比赛也没关系,至少也能锻炼好自己的体魄,收获一个健康的身体。学校的各类志愿者或义工活动,也是值得去参加的,这样有利于自己结识更多朋友。
记得有人说过,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一是才华,二是时间。才华,它伴随我们的成长,会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我们的时间却会变得越来越少。正因如此,古人才会留给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句。网络有句流行语则更加直白: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
莫等闲,岁月不待人、大江东去浪淘尽,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些都告诫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也就是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孔子所“复”的不是时间,而是对不珍惜时间的行为感叹!大学时光一晃而过,希望毕业时我们能自豪地说:大学无悔!
(作者:五邑大学 陈旭华)
(转载自:http://uzone.univs.cn/blog/blog_6244921_zj8xmxy6u0tw46rby6u1.html)
本站部分资源收集于网络,无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邮箱:daxue16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