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增勤 王怡茗 侯悦婵 陈晶 贾晓阳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转型和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749万,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毕业了,是考研,还是就业,或是创业?
近年来,国家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等诸多方面。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30条政策措施,为全国创业者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我校虽以师范教育为特色,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学校的发展目标,目前非师范专业本科生已占据全体本科生的半壁江山。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背景下,我校学生如何看待“创业”?
为了解我校(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目前的创业想法及现状,提高同学们对创业创新的认识,为想要或即将创业的同学提供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校报学生记者日前在长安、雁塔两校区对在校本科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83份,有效率96.6%),调查内容涉及个人基本信息、创业意向及目的、创业领域及时机的选择、创业中存在的障碍、创业能力的提升等多个方面。
创业——爱你在心口难开
问卷结果显示,75.8%的同学有或曾有过创业的想法,其中男生占52.4%,女生占47.6%。接受调查的学生大多数对自主创业拥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他们认同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创业是一个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方法,同时也是更好地融入社会、顺应社会发展的途径。男女生在是否有创业想法上的比例差异不大,不同年级学生在是否有创业想法上差异显著,大一至大三学生的创业意愿占比呈反比例关系,大四学生创业意愿略高于大三学生,说明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和对社会的了解,对创业的认识更为务实与理性。
对于创业想法的来源,如上图所示,近37%的学生受到了朋友尤其是身边优秀创业团队的影响,其次是传媒影响,还有学校创业氛围影响与家庭影响等。一个好的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若朋友中有人创业,那么周围人际圈内加入朋友的创业团队或自己拥有创业意愿的比例则会明显提升,这与青年人易受环境氛围影响,同级竞争性强的特点有关。对于创业目的,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积累经验、赚钱、成才的一种方式、兴趣所致和增加社会价值。
学生创业意愿很高,但对自己的创业想法付诸实践的学生仅有12.6%,其中男生占2/3,女生占1/3;一、二、三年级学生占近1/2,四年级学生占1/2多。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对创业持观望态度,或者尚未对如何创业进行过深入思考,大四学生因面临毕业压力,愿意选择创业作为出路的人数逐渐增多。
对于创业时机的选择,60.1%的学生认为最好创业时机应为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后,即工作1-3年或自由职业1-3年后再进行自主创业;认为最佳创业时机为“在校期间”及“毕业当年”的学生占到了20.6%和16.2%。
总得来说,“想法多,实践少”成为我校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特点,且自主创业仍未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所占比例仍然较小。
创业——需要资本更需要勇气
从对创业方向的调查结果来看,兴趣是影响创业方向的最大因素。在创业方向的选择上,高达51.6%的同学表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21.6%的同学选择了风险少、投资小的领域,10.8%的同学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而选择当今热门行业以及电商等线上行业分别仅占8.1%与6.7%。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方向,更有利于同学们发挥自身热情,更好地投入到创业当中。
调查还发现我校(陕西师范大学)学生并未局限于从“高新科技领域”寻找创业市场,而是趋向于行业多样化选择,从实际情况及自身能力兴趣出发,更为广阔地谋求创业发展方向。其中,专业仍是影响创业方向的重要因素。在谈到创业方向与自身专业的关系时,高达46.7%的同学认为应该有一定关系,9.5%的同学认为与自身专业息息相关。除此以外,有27.2%的同学认为只要是个好项目就行。专业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发展方向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对于以后能够更加熟练以及全面地应用专业知识来帮助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
关于学生对创业政策的了解情况,调查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在列出的五项政府出台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中,仅有一项政策有近50%的学生了解,对其余四项了解的仅占30%左右,还有9.1%的学生对五项政策都不清楚。
创业资金从哪里来,能够承受多大的资金投入。调查显示,超过五成学生表示如果进行创业,能够承受的资金投入在5万元以下。银行贷款、向亲朋好友借、申请官方创业资金、寻找有资金的合作伙伴成为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资金来源,选择通过自己积累创业资金的学生占16.4%。由于在校大学生较少能够获取稳定且较高的收入,物质基础薄弱使其难以承受技术导向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高额的资金投入,故其创业能力还基本停留在小成本、低回报的劳动密集型领域。
创业——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如果你想进行创业,你认为创业应具备哪些能力?哪些活动有利于提升创业能力?调查显示,学生把出色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作为创业应具备的首要能力,其次是市场洞察力、组织策划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及较强的专业知识。如何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65.2%的学生认为应该多去参加大学生创业讲座,34.2%的学生认为应该多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和模拟创业大赛,通过多参加与创业有关的系列项目及活动来提升个人能力。
对于影响创业的最大障碍,学生认为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社会经验,其次资金问题、专业知识与技术缺乏、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少人脉、没有好的创业方向等都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除以上原因外,由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还存在一些阻碍创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盲目乐观,过于理想化。大学生长期待在校园里,容易对创业形势盲目乐观或过于理想化,当在创业实践中四处碰壁或遇到困难时,许多学生抗挫折能力弱,容易悲观消沉,创业热情消退,导致创业失败。二是创业计划不够成熟,经营管理能力较弱。相当一部分学生创业时只顾当前,缺乏合理计划和长远打算;加上经营管理能力欠缺,在人员和经费管理等方面容易出现混乱,创业持续发展难度较大。三是在校创业与学习平衡难度大。创业不同于兼职,凡事都得亲力亲为,很多学生为创业奔波不得不牺牲很多学习时间,容易导致精力不足,顾此失彼。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大学生以后参加创业可折算成学分,这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我校(陕西师范大学)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创业,校报记者采访了学校(陕西师范大学)有关部门负责人,并结合相关资料整理出了几条建议意见。一是创业前要进行理性思考,不可盲目跟风。创业并不适合每个大学生,是否要进行创业,何时进行创业,需要从能力、财力、精力、经验等各方面客观评价自己,确定创业后,要有坚定的创业决心和意志。二是创业选好项目是关键,做好前期市场调查是前提。大学生创业不一定非要选择在高科技领域,任何行业都可以做得出色。关键要选择有发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竞争不激烈的非传统行业。确定好项目后,要进行深入调研,确保项目运作后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三是多学习、多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利用好学校的各种条件,通过学习“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聆听“就业创业大讲坛”,参与“创业挑战大赛”、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活动,积累好经验、人脉和资金,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培养创业意识和团队精神。四是熟悉国家、地方及学校的各种创业优惠政策,借助各种力量,减轻创业压力。近年来,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涉及税收优惠、担保贷款和贴息、免收有关行政管理费用、享受培训补贴、创新创业学分累计与转换等多个方面,创业的学生要借助好这些政策,减轻创业压力,为创业营造良好氛围。
(转载自:《陕西师大报》总第549期 七版)
本站部分资源收集于网络,无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邮箱:daxue164@126.com